鹿城区档案馆创新应用DeepSeek技术 开启档案智慧服务新篇章
时间:2025-02-28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鹿城区档案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系列开源版本正式发布,部署私有化AI服务的门槛大幅降低,为基层档案馆更进一步探索档案+AI提供了有利条件。鹿城区档案馆抓住这一技术契机,于2025年1月购置GPU等硬件设备,并与区大数据中心深度合作,于春节期间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将DeepSeek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档案开放鉴定、公众服务和档案编研三大核心领域,积极打智慧档案管理新范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开放鉴定效率革命:两个月工作缩至两小时 。通过部署DeepSeek智能审核系统,依托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可自动根据文件内容完成档案敏感信息识别及开放等级标注,并解释审核理由,将原本需要人工耗时两个月的开放审核工作缩短至2小时。目前已高效完成10788件档案的智能分类审核,准确率达91.2%。技术团队同步建立人工复核机制,通过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推动形成"AI初审-人工核验-系统自学习"的良性循环。二是查档服务人性化升级:语义跨库检索提升查档效率。针对档案类别不明确或不具体的查档需求,该馆在查档系统上部署了DeepSeek语义交互系统。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查档需求,系统即可自动解析语义,跨数据库精准定位相关档案,较传统关键词检索效率提升300%。三是档案编研智能化:全宗档案多维成果自动生成。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语义分析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全宗档案编研的智能化突破。系统可自动提取某全宗年度档案中的关键事件、机构变迁等要素,生成全宗指南、机构沿革及大事记等内容,显著提升档案编研效率。

鹿城区档案馆将持续深化"AI+档案"创新,计划年内构筑基于大模型的敏感信息自动识别与遮蔽系统,着力解决开放利用与保密要求的矛盾、人工效率与海量数据的矛盾、静态规则与动态风险的矛盾,并构建覆盖全门类的档案知识图谱,积极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全国档案事业现代化提供"鹿城样本"。(鹿城区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