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温 州 ”系列编研作品
时间:2013-01-28 浏览次数: 字号:[ ]

当今,民国话题日趋热门,学术界对民国文化的研究也日趋炙热。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方热土,温州的文化发展是否也像她的经济一卓有成效?温州乡邦文人学者展开对温州民国文化的研究无疑是对温州文化发展脉络的有益探究。“老温州”系列编研作品顺时而出,社会反响强烈。

“老温州”系列编研作品是温州市档案局(馆)立足馆藏资源优势,开发挖掘馆藏资源,创新运作方式,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图书出版策划中心密切合作,历经两年编纂而成。该系列编研作品包括《温州老副刊》(上、下)、《温州老新闻》(上、中、下)、《温州老广告》共6册,已分别于2012年8月、10月和11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该系列作品集史料价值性高、可读性强、品位高,深受广大专家学者欢迎。

《温州老新闻》选取了温州1933年-1949年期间发生的新闻,这些老新闻均来自于市档案馆所收藏的12种民国报刊,包括《瓯海民报》、《温区民国日报》、《温州新报》等。编者孙焊生感言,翻阅温州民国新闻报道使读者实实在在体会到新中国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比如医疗保障、交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展之快、进步之大、水平之高都是七八十年前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温州老副刊》分为散文、小说、诗歌三部分,内容出自温州民国时期出版的报刊副刊:《浙瓯日报》、《温州日报》、《地方新闻》、《阵中日报》、《平报》等共计15种500卷。编纂者以思想倾向进步,仍有现实意义,具有档案价值为准则,经历多达10余次的校对后,从千张报纸中最终筛定30万字,梳理成散文(包括随笔、杂感、人物、史料)、小说、诗话(包括新体、旧体)三个专题,分上下两册。翻阅《老副刊》,民国时期温州社会的三教九流、三十六行的恩怨旧事,男女老少,芸芸众生的起落背影,社会精英对时事的评议都得到了生动的重现。诚如编者施菲菲所言,民国温州报纸副刊无疑是当时社会原生态的折射。

《温州老广告》辑自温州民国期间出版的报纸上的部分广告。这些广告均选自温州市档案馆所存《浙瓯日报》、《温州日报》、《地方新闻》等15种报纸。它们原汁原味地记录下当年温州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就如编者胡春生所感:“有的隐藏着一个个故事、一桩桩趣事,其中不少广告还是重大事件、人物沉浮的真实记录,颇具佐证历史的参考价值。对广告的研究必将深化我们对民国时期温州人文的认识”。

该系列编研作品深具温州特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编纂出版及时抢救了历史资料,挖掘出民国时期乡邦文化的精华,对民国史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体现了政府工作部门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此外,该项编研作品也是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被列入了“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项目,为温州的历史记忆工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保管利用处 陈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