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档案馆坚持党建“三同”, 唱响档案好声音
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2021年瑞安市档案馆坚持在学史力行上下功夫,紧扣全市改革发展主旋律,突出服务中心大局的总要求,在改革发展中奋力唱响档案好声音。

一、为党管档,与政治建设引领“同心”。一是规范档案接收。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工作,共接收21家单位2020年之前的各类纸质档案182646卷8069件、特殊载体档案3621张(照片)27盘(光盘)46枚(印章),接收进馆2016年世界瑞安人大会、2017年瑞安市创成国家卫生城市档案170卷。二是主动开展建档。建立重要人物、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特色数据库,共记录276次,派出拍摄人员276人次,拍摄照片3147张,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照片163次588张。同时,对重要族谱家谱、三改一拆、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方言、瑞安红色革命和瑞安老兵口述历史等档案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建档。三是提高档案质量。加大硬件投入,新添置大型去酸机、臭氧消毒机、老照片处理设备;分批次完成馆藏重病档案的消毒杀菌及2018年移交档案的密级档案解密审查工作;完成民国至1990年的1426571件档案开放鉴定,共开放117589件;完成馆藏433256卷和54251件档案的清点及统计工作,完成馆藏文书及业务档案的实体逻辑性整改、248个全宗的全宗卷整改完善等工作,修复抢救保护民国档案1061卷,馆藏档案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为国守史,与改革发展大局“同向”。一是开展电子档案接收。完善电子文件统一管理平台软件功能,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纳入市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的16个部门办结事项在线归档22万件。二是扩大数字化覆盖面。市档案馆近年来加快数字化进程,截止去年底,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市档案馆寄存有改制企业连续工龄的工资册及人事档案8万多卷,这些档案不属于馆藏范围,却又是查阅量最多且费时的档案,年初馆务会议下决心争取资金80万元对这类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目前查阅连续工龄档案只要“一键”搞定,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对馆藏磁带声像档案和照片档案进行了数字化转换,并倒入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保存和利用,大大提高了馆藏档案保管和利用水平。三是开通“机关数字档案共享直通车”。为解决群众查档“多头跑”的难题,年初市档案馆开通“机关数字档案共享直通车”的试点工作,与市民政局、教育局对接,共接收婚姻档案18多万卷、学籍档案15多万件,实行数字档案共享互认后,两个部门均可查阅全部婚姻档案和学籍档案。

三、为民服务,与满足群众需求“同行”。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提升档案“窗口”服务水平为突破口,是档案馆从上到下的一致共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安装液晶电子大屏用来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服务公约、查档程序、阅档制度,设置咨询服务台,提供各种便民服务。规范服务行为——加强档案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基础业务培训;规范“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服务用语,提高服务标准;查档大厅内设立便民服务柜,为来访者提供老花镜、雨伞、热水、充电器、常备药品等便民服务用品设施;开展特色服务——根据档案行业特点,窗口为企业查档和70岁以上老人绿色通道开通绿色查档优先服务,普事快办、慢事急办、急事特办;开展以“微笑查档”、“延时查档”、“预约查档”、“评议查档”等便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