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档案里的历史记忆系列,旨在从尘封的档案中挖掘出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我们将精心整理、解读这些档案,力求以客观的视角呈现真实的历史。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些文字,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从档案中汲取智慧,为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温州市档案馆特推出《五四运动在温州》,愿广大青年肩负使命,志存高远。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们高呼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如惊雷划破长空,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播撒,“科学”与“民主”的理念如燎原星火,点亮人心。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温州,五四运动的浪潮同样汹涌澎湃。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温州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温州的师生、工人和市民积极响应。6月15日,郑振铎从北京回温州后,与同学组织救国讲演社,出版《救国讲演周刊》,开展反帝爱国宣传,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温州各地相继举行示威游行、罢课和罢市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动员。
代表人物
郑振铎:温州永嘉人,1918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后回温州组织救国讲演社。
周予同:瑞安人,1919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参与发起工学会,亲历了5月4日的天安门集会、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等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党组织建立
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浙南地区迅速传播。1924年8月,中共中央派温籍共产党员谢文锦回温州宣传马列主义,筹建党团组织。1924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永嘉城区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这是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党组织。
对温州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五四运动推动了温州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温州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二)革命力量的孕育: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建立,为浙南地区的革命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推动了浙南农民武装暴动和红军的建立。
(三)青年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激发了温州青年的爱国热情,温州青年运动在中共温州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浙南民主运动的重要力量。
1919年5月25日,温州城区学生成立东瓯中等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并发表宣言。
1919年7月,郑振铎、姜琦等发起成立永嘉新学会,次年1月创办《新学报》第二号
《永嘉新学会的宣言》
1922年夏,陈式纯、苏中常(后改名为苏渊雷)等10名平阳金乡(今属苍南)籍在温州读书的学生回家乡,成立旭社和醒狮化妆演讲社。
1923年9月,蔡雄(后排左一)、苏中常(前排中)等人成立血波社、宏文会等新文化研究团体,提倡新文化,开展反帝宣传。
1924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温州城区成立,书记先后为胡识因、唐公宪、陈仲雷。图为成立旧址——温州城区信河街侯衙巷新民小学。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金贯真(左一)与李得钊(右一)合影